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40、试卷内容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我的天?县尊这究竟是意欲何为?难道县令也是一个开明士绅,致力于变法图强,虽居于卑位,但不忘国家安危……”


“位卑岂敢忘忧国……”


一群考生在看到史论题的时候,彻底激动了。


他们奋笔疾书,准备要做第二个谭嗣同,“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,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,此国之不昌也。有之,请谭嗣同始。”


白贵老老实实将题目抄写在草稿纸上,然后停笔沉思。


古县令这个人他见过,也交谈过几句,比起这些和古县令素未谋面的儒生,他对古县令的了解是这些儒生不能比的,站着的台阶就不一样。


其他儒生需要揣摩古县令的意思,但他不用。


他可是住在白鹿书院后宅的,那日古县令和朱先生的交谈声他虽然没有听到,可也从师母朱白氏那里知道了一二,都是规劝朱先生自保,不要这么激进。


这时……


古县令出的四书题和史论题,意欲何为,不言而明。


“清末的科举考试已经和前朝大不相同,百日维新虽然未曾变法成功,但是各地都有变法的影子,就如此刻的科举制,第一场正试增加了史论题……”


“对于清末状态,可以用史论断定清朝此刻的状态,那就是中枢趋于保守,但是地方上却主张图强变法,这也是地方和中枢的矛盾。甚至中枢除了能控制一些北方省份,东南互保之下,令不出四九城……”


“秦省作为清廷控制较严的省份,不然西太后和光绪帝也不会西狩来到西安城,因此古县令是绝对不可能让性格激进之辈,主张变法的人选,通过县试……”


“一个朱先生已经够他受的了,他可不想出什么差错,所以这次考试,就是筛选!”


明白古县令的意思,那么写试卷就容易多了。


四平八稳。


不冒进,不突进。


他当即沉思,先落笔四书题,尽管科举增添史论题,但四书题才是重中之重,“圣人传先王之学,弥兵于鲁,发周公之德,齐虽大,景公不能甘寐。”


他直接以此破题,意思就是,圣人孔子传先王的学问,让当时危机四伏的鲁国免于兵祸,发扬鲁国先祖周公的德行,即使齐国强大,齐景公食不甘,夜不能寐。


这句话妙就妙在鲁国恰巧就是周公的封地,所以发扬周公的德行,意思是只要我们守旧,这都能解决,而齐虽大,又对应了齐宣王询问孟子的话“交邻国有道乎”,齐国即使强大,现在要是不修德行,迟早就会吃也吃不好,睡也睡不好,会衰亡的。


前后对应,以圣人口吻阐发。


洋洋洒洒千余言,很快就被白贵写完了。


他心里有革新时弊的想法,但在科举考试上还是需要稳重,写什么字,不代表心底是怎么想的。


后面的五经题,是他的本经,一以贯之,很快就完。


到了史论题,说的是:诸葛亮没有申不害和商鞅以法家治国的心思,却用了法家的理论,王安石忌讳在别人面前谈起法家,但却用了法家的东西变法。


意思是:这两个都是儒家推崇的贤人,现在两人都用了法家的道理,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是儒家比不上法家吗?


“诛心之言啊!”


白贵暗道,虽然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儒皮法骨,但是真的明面上这么说的没几个,包括古县令,一旦承认法家的治国之道比儒家好,那么儒家就失去了大义,古县令还有这些以儒家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官员又算什么?


要是谁真的按照儒家不如法家的理论,去阐述这史论题,绝对是罢卷的下场。


40、试卷内容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