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五十三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这是赵煦的想法或者说发明。


因为没有先例可循,也因为赵煦的发明,让向太后很开心。


所以,假如不出意外的话,今后的两宫时代,这种母子前后安坐听政的方式,就要变成定制。


换而言之,赵煦再也不用去看大臣屁股了。


母子落座之后,就有着通见司的官员,领着穿着丧服的蔡确,到了迎阳门下。


蔡确一到小殿前,立刻持芴俯首面朝小殿内拜道:“臣,尚书右仆射、中书侍郎确,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!”


“恭问太皇太后圣躬万福!”


“恭问皇太后圣躬万福!”


“相公免礼!”太皇太后说。


“相公免礼!”向太后也说道。


赵煦则轻声道:“右相乃朕之肱骨,社稷重臣,不必多礼……来人,给右相赐座!”


帷幕中,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听着,都是满意的点头。


都在心中暗道:“六哥真是聪慧!”


“这等召见大臣的仪态和话术,只教了一遍了,就能记住,还能运用如心……”


尤其是赵煦说话的语速和神态,都让两人特别高兴。


不疾不徐,温润如玉,可堪君子也!


帷幕外的蔡确,顿首再拜,谢道:“陛下隆恩,太皇太后、皇太后垂青,臣感激涕零!”


这才坐到了被一个内臣搬来的瓷墩上,持着玉芴,恭敬的看向帷幕之中。


“臣此来,是来与陛下、太皇太后、皇太后拜别的!”蔡确持着玉芴,略有激动:“都堂三省集议,臣等宰执皆以为,如今既然左相告罪,那么臣身为右相,又受大行皇帝隆恩多年,自当恭为大行皇帝山陵使……”


赵煦在帷幕中听着蔡确的话,内心一阵唏嘘。


上上辈子,蔡确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!


他在王珪死后,死活不肯去当山陵使。


做了山陵使回来,又死活不肯上表请郡。


而现在,至少在迎阳门下,他是甘愿去的。


恐怕回来后,也会依传统请郡。


而这一切,都是因为赵煦掌握了主动,提前三天被立储所造成的。


三天,改变了一切。


蔡确不必再去和章惇一起联络燕达逼宫。


没有逼宫,蔡确在太皇太后眼中,就不再是危险的,必须除之而后快的人。


又因为王珪事发了,于是,蔡确得以独享定策立储拥立的大功——哪怕他是被动的。


但,这也是功劳。


所以,蔡确才不再抗拒吧?


赵煦在心中想着。


太皇太后那边就已经开始依着传统,问了起来:“相公此去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未知朝中诸事,可已安排妥当?”


蔡确那里敢在这个事情上代替两宫拿主意?立刻持芴敬拜:“启奏太皇太后:此事非臣所可以预闻也!”


“此乃人主之权!”


制度,两制以上的大臣以及六部的主管大臣,都只能由天子特旨除授。


无论是三省两府,还是吏部,都无权过问,也不可以过问!


太皇太后和向太后,对蔡确的回答,都还算满意,于是对视一眼,点点头,道:“老身和皇太后,都不曾临朝,对于髃臣并不了解!”


“右相在朝十余年,为相数年,辅佐大行皇帝,更化国政,推行官制,可知诸位髃臣中,谁可堪军国之任?”


蔡确再次持芴答道:“臣惶恐,岂敢言此?”


“然,若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皇帝陛下,不以臣卑鄙,臣斗胆请荐一人……”


“嗯?”两宫眼中都露出疑惑。


蔡确持芴敬拜:“臣斗胆,愚以为,先朝元老,大行皇帝肱骨之臣,持节建雄军节度使、知河南府、西太一宫使臣韩绛,可当大任!”


“臣万死,荐于皇帝陛下、太皇太后及皇太后!”


于是离开瓷墩,俯首在地。


这下子不止是两宫眼中,都露出精芒。


就连赵煦,也在心中大喊一声好!


这个蔡确,还真是厉害!


果然只有取错的名字,没有叫错的外号啊!难怪世人皆称右相蔡确乃是蔡大嘴!


还真是大嘴吃四方!


蔡确推荐的这个人选,就像子弹一样,打在了赵煦的心坎上。


也打在了两宫的心中。


原因?


在王珪已经注定去职,甚至可能讨不到好的现在。


在蔡确也肯定要出知地方的现在。


以资历,以人望,以对朝野上下的影响力,以在两宫面前的好感度,甚至是以新党和旧党的接受程度来看。


都没有比韩绛更合适的人选了。


太皇太后和向太后,沉吟了许久后,也被蔡确推荐的人选所心动了。


因为她们想了很久,确实没有想到比韩绛更适合接任宰相的人选。


司马光?


太皇太后倒是想,但司马光从未做过宰执,也从未进过三省两府。


所以,司马光至少要先做一任东府或者西府执政,才能拜相。


吕公著倒是勉强够资历,可问题是他远在扬州,拜相制书送过去都得差不多二十天,等他入京履职,又要二十几天。


太远了!不适合朝堂现在的需要!


而剩下有资历的人,年纪又太大了。


总不能叫文太师再次入朝吧?


他都快八十岁了!


而且文太师已经致仕了,再请他回朝主持大局,会让北虏西贼以为大宋无人!


严重影响国际观瞻!


张方平、王拱辰等人也是同样的原因。


剩下的,非新党的,可供两宫选择的人里,就剩下了在河阳府的冯京以及在许州的韩维还有在家荣养的孙固。


冯京,两宫都不太想选。


原因是这个人旧年在京师的时候,名声不算太好,年轻的时候还帮人干过骗婚的勾当。


人品上,让两宫不大放心。


至于韩维?那是韩绛的弟弟。威望、资序也远不如韩绛!


剩下的孙固,固然让两宫感觉不错。


可问题是孙固在威望上严重不足!


他要是拜了相,几乎不会有人服气!


况且孙固的身体,一直不好,强行推上去,万一死在任上,就要出洋相了。


韩绛唯一的问题,就在于年纪确实有点大。


可偏偏,无论是在赵煦眼里还是两宫眼中,这都是优点!


为什么?


一个过渡期的宰相,他要是很年轻,万一干的不错,占着萝卜坑怎么办?


……


注:蔡确的名字,反过来念是确蔡。


在当时福建的方言里,确蔡的发音是一道福建家常菜的名字:壳菜。


所谓壳菜,就是蛤蜊,蛤蜊大嘴一张,嘎巴嘎巴。


所以,蔡确被时人称为:蔡大嘴、蔡蛤蜊。


嗯这个外号,是大宋名臣刘攽所赠。


刘攽曾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,负责汉史部分。


这个家伙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给当政的宰执取外号或者调侃他们。


而且通常他送出去的外号,因为太形象,也太深入人心,会伴随那个人一生。


第五十三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