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(1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一天工钱一百文到一百五十文,但东家不管吃住,还得交一笔钱给介绍、担保的牙人。


算下来的话,每天工钱到手其实也就八十文。


干几个月,扣掉吃食开销,最多也就能攒下五六贯。


还不够在瓦子里快活半个月。


想到这里,王大枪就啐了一口唾沫,打算回家去找阿母或者大兄看看能不能搞点钱花花。


他可听说了,近来,他阿母和大兄的浑家,带着几个孩子一起给官家织麻袋,赚了许多钱。


大兄又跟着苗太尉,去了一趟河北救灾。


听人说,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险情,所以太尉直接赏给了五十贯的赏钱!


这样想着,王大枪就向着他家所在外城方向走去。


走到南熏门的时候,刚好遇到了南熏门下的肉贩们,驱赶着数千头猪入城。


几千头猪,同时从南熏门下的‘猪廊’里被人驱赶着入城。


猪群哼哧哼哧着,浑身脏兮兮,甚至带着很多粪便。


但汴京城里的大小屠夫们,却一点不嫌弃,反而一个个在南熏门两侧的栅栏里,拿着眼睛,像打量着美人一样,打量着被驱赶入城的猪。


他们在挑选着最大最肥出肉率最高的猪。


这是一门技术!


没有十几年历练,根本学不来。


王大枪被猪群拦住了出城的路,没办法只能骂骂咧咧一声,被迫留在栅栏内,等猪群被驱赶着进入南熏门内的猪圈中。


这个时候,几个孩子,捧着一大撂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小报,也到了栅栏里。


“卖报……卖报……今日份最新的汴京新报……”


王大枪看向那些穿的破破烂烂的孩子,也看到了那些孩子的腰上挂着的钱袋子。


里面的铜钱叮当叮当的响着。


他咽了咽口水,心中的邪念,开始蔓延,但很快他就打了机灵,低下头去,不敢再看那些孩子。


因为这些孩子,虽然大都是孤儿。


家里也没有什么大人了。


但他们又随身挂着钱袋子,铜钱叮叮当当让人心动。


所以,汴京城里的‘豪侠’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最容易劫富济贫的对象。


然而……


所有敢对这些孩子下手的人,下场都极为凄惨!


就在几天前,汴京外城的通化坊里,曾经名头最响的好汉张大拳头,被开封府抓了。


听说,开封府的官人,几乎没有审讯,就直接将其以‘强盗、伤人’的罪名,刺配熙河路。


刺配的犯人,可是要做最苦最累的活。


任是好汉,假若没有靠山照顾,也撑不了三五年。


而张大拳头不是第一个被开封府重拳出击的人。


这些日子,汴京城起码有十几个类似的倒霉蛋,被刺配熙河或者岭南了,甚至还有一个好汉,直接刺配了沙门岛。


那可是号称人间地狱,地上阎罗殿的地方。


去了的人,几乎就没有回来的!


而这些好汉,都有一个相同的死因——抢过这些沿街卖报的孩子!


被刺配沙门岛的那个,据说是因为重伤了一个卖报的孩子。


而如今开封府的明府蔡学士,眼睛里容不得沙子,最恨这种欺压孤儿,伤害良善幼童的人。


传说,这位明府亲自给开封府的推官、左右都巡检都下过死命令,要求只要有卖报的孩子报官,就要立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!


于是,汴京城内外的好汉,现在看到这些沿街叫卖小报的孩子,哪怕明知道他们的兜里有钱,也不敢动手。


在十几个人头的教训面前,汴京城内外,再无人敢动这些行走的钱包。


王大枪自然也不敢!


“登州掖县发现新的大金矿喽!”


一个报童的叫卖声,吸引了王大枪的注意力。


登州、金矿?


他咽了咽口水,想起了故老相传的登州采金。


那都不是采金,是捡金子!


据说现在汴京城的奢遮人家之一的张三果子行的起家人,就是庆历年间在登州捡了三十几两重的狗头金发的家。


王大枪想到这里,顿时上前,对那个孩子道:“给俺来一份,多少钱?”


“五钱!”那孩子裂开嘴,笑起来。


王大枪正要骂骂咧咧,他眼角余光,看到了不远处站在望火楼上的开封府的铺兵。


于是他立刻笑了一声从兜里数出五个元丰通宝,递了过去,豪迈无比的说道:“给洒家来一份!”


那孩子接过铜钱,仔细数了一下,然后就从手里,将一份还带着油墨味道的《汴京新报》递到了王大枪手中。


王大枪接过小报,放在眼前看了起来。


他自然是识字的——他爹是上四军的天武军的禁军。


上四军的禁军是大宋待遇最好的。


而且,他家也就两兄弟,自然舍得出钱送他们去读书。


毕竟,自真庙之后,国朝人尽皆知——读书人最高!


汴京的百姓,只要有可能,都会供养孩子读书。


奈何,他们兄弟不是读书的材料。


特别是王大枪,只读了几年私塾,就再也读不进去,私塾先生更是骂他榆木脑袋,说什么都不肯再教了。


话虽如此,王大枪却因此识字了。


至少看懂这汴京新报的内容没有问题——这也是这份汴京新报能够迅速席卷汴京的原因——只要有基本识字能力的人,都能够看懂!


这可就太受汴京人的欢迎了!


将手上的小报看完,王大枪咽了咽口水。


小报上的内容,叫他心潮澎湃。


特别是那个叫胡飞盘的所谓评论员的话,让他心神摇动:老胡听说,当年仁庙景佑、庆历时,登州金矿大发,十两、二十两的金子随便捡……现在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发财喽!


将小报紧紧在纂在手中,王大枪深吸了一口气。


他知道的,他终于等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机!


“俺就知道,俺这样的好汉,岂能没有用武之地!?”


现在,对王大枪来说,唯一的问题是盘缠去哪里搞?


……


王大枪的家,在南熏门外的一处河湾。


这里过去是禁军营地。


后来驻泊在这里的禁军,被调去了沿边,再也没有回来过,这里也就空了下来。


既然是无主之地,那么,旁边的天武军官兵,自然不会客气,立刻就将之变成了自己家。


官家们素来仁圣,自然不会和自己忠心耿耿的禁军将士计较。


久而久之,这里就成了民居了。


王大枪的父亲生前很给力,所以除了房子,还给家人争取到了院子后的两块一亩大小的菜圃。


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两块菜圃!


每块菜圃,每年种的菜,卖给菜贩子少说也是十来贯!


所以,这两块菜圃就是王家立命根生的本钱。


谁要动它们,王家就和谁拼命!


王大枪推开家门,老母亲看到他,嫌弃的别过脸去,大嫂则立刻回到了家里。


王大枪悻悻的摸了摸头,他知道,嫂子嫌弃他,母亲也对他失望了。


只有大兄依旧将他当弟弟看,时不时接济一点。


“娘!大兄可在家?”王大枪问道。


他母亲没好气的问道:“你回来作甚?又找你大哥要钱?”


“老婆子告诉你,想都不想!”


“伱大哥的钱,要留着给家里的三郎和四郎读书的……还要给大姐、二姐准备嫁妆!不是让你拿去汴京城里挥霍的……”


在大宋,女子出嫁到夫家后,地位高低常常是和嫁妆挂钩的。


所以,生了儿子就笑得合不拢嘴,生个女儿便垂头丧气。


王大枪道:“娘,瞧你说的……”


“俺怎么可能回来就是要钱的?”


“只是听说大兄立了功劳,所以来庆贺……”


听王大枪提起这个事情,他娘才终于有了些好脸色:“可不是!指挥官都说,俺儿将来能当官!”


这个时候,屋里面走出一个铁塔般的壮汉,他手中拿着一柄大斧,那是他的兵刃,每天都要保养,这壮汉自然就是王大枪的长兄王大斧。


王大枪一看,立刻上前,笑了起来:“大兄……”


“嗯!”这壮汉嗯了一声,将手中大斧放下来,对王大枪道:“阿弟回来了?”


“阿兄……”王大枪攥着手里的小报,神神秘秘的凑上前去,道:“有个事情,俺要和你商量商量?”


“什么事?”王大斧问道。


王大枪将自己手里的小报递过去:“大兄请看……登州的金矿又大发了……”


“这是俺发财的时候了!”


“所以,俺想和大兄借点盘缠……”


“只求二十贯……”


“待俺发了财,一定十倍、百倍的报答大兄!”


今天欠一章先,算上上个月的三章,一共四章。


等七号以后,还完上个月月票欠债,就还这些。


(本章完)


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(1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