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42章 亲兄弟,明算账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刘荣这话一出,朝臣百官彻底绝望了。


本以为汉家,这是又要出个抠门儿的铁公鸡;


不曾想,竟还是个能说会道的铁公鸡?


抠门儿就抠门儿吧,还能一二三四摆个道道儿出来,从旁佐证自己为何抠门儿、如何抠门儿、抠门儿的依据是什么。


偏偏摆出来的这些道理,还都个顶個的坚挺,根本不容人反驳。


一时间,百官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终是无不摇头叹息着将脑袋耸拉下去。


——瞧这架势,太子恐怕和先帝一样,也是个抠砖缝的。


——陛下在,大家伙倒还能喘口气,吃两口肉食、置办两身华袍;


——待陛下百年,太子即立,靴子烂了自己补,朝服破了自己缝……


一想到日后的凄苦日子,百官公卿看御榻上的天子启,都莫名感到顺眼了起来。


好歹御榻上这位,不比先帝那般‘以节俭为荣’,对于大家伙儿三不五时的小动作,也总还能睁只眼闭只眼……


“平阳侯以为如何?”


御榻之上,天子启面上郁色去了大半,只稍带着调侃的目光,询问起曹寿的意见。


闻言,曹寿只面色僵硬的咽了口唾沫。


看向御榻右侧,是满脸微笑,甚至还带着些谦卑的太子荣;


御榻上,则是天子启那隐约闪过得意之色的面容……


“得太子指点迷津,臣,如梦方醒。”


“——太子勤俭质朴,颇得太宗遗风。”


“此,实宗庙、社稷之大幸……”


曹寿这话有几分由衷、几分不由衷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。


但天子启却不管这么多,只微笑着点下头,对曹寿轻轻一摆手。


“既然疑惑得到了解答,那便开始下一个议题吧。”


言罢,又是一卷竹简被摊开来,朝议也随之进入下一个议题。


相比起前几个议题,接下来这个,更像是朝堂对天子启的汇报。


“吴楚乱平之后,朝堂曾初步拟定有功将士的名录,并论功行赏。”


“春正月,功勋可至封侯者,及本有彻侯之爵,可因功得溢封食邑者,也都有了定论。”


“不知诸朝公,可曾议定此番平乱,功至封侯、溢封食邑者的详案?”


说是诸位朝公,站出来的却是奉常和丞相府的官员。


——两个衙门眼下都没有主官,便都是临时掌事的副手:丞相长吏和奉常丞。


在这二人站出身后,故丞相申屠嘉犹豫片刻,便也站出了身。


只是汇报工作,还是交给了具体负责此事的前下属:丞相长吏。


“禀奏陛下。”


“平定吴楚之乱有功将士的名录,已经由太尉、大将军、车骑将军送到丞相府,再由故丞相:故安侯,与朝堂有司诸公议定。”


“拟封彻侯者、溢封食邑者,也都有了草案。”


如是做出开场白,那名四十出头的敦实官员便低下头,从衣袖中取出一卷早就备好的竹简。


而后,便将丞相府拿出的方案徐徐道出。


“外戚大将军、故太子詹事窦婴,与平定吴楚之乱过程中,率关中朝堂主力据守荥阳-敖仓一线,监齐、赵之兵,为睢阳后盾。”


“故丞相与朝公百官共议:大将军窦婴,功勋卓著,可侯,三千户。”


“后得陛下矫正,以窦婴确保荥阳、敖仓不失,凡吴楚乱起至今,不曾有叛兵哪怕一人,现身于荥阳以西为由,加食邑为:五千户。”


“奉常有司查看堪舆,再三筛选,又奏请东宫太后得允,终拟:以齐琅琊郡魏其县,侯大将军窦婴。”


“改魏其县为魏其国,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,食魏其五千一百七十户邑。”


将第一部分,也就是针对大将军窦婴的分封草案道出,丞相长吏便适时止住话头,给殿内百官公卿留了个白。


——丞相府拿出的,只是草案。


甚至即便是已经奏请过东宫太后,又根据天子启的指示修改更正过后,才拿出这个最终方案,也依旧是草案。


要想让这个草案成真,不单需要天子启颁下正式的分封诏,并由太后、丞相各自用印,还需要这份分封诏书,与朝议之上三读通过。


所谓三读,顾名思义,便是在朝议之上,由郎官大声宣读诏书内容三次;


过程中,无论有谁站出来反对,此事都将暂且搁置。


至于搁置到什么时候,就看天子急不急。


若急,那天子大概率会当场问反对者:为什么反对?


然后便是一场辩论,要么是天子说服反对者改变立场,再重新‘三读’,要么是天子被反对者说服,将这个方案无限期搁置。


若是不急,天子则会直接搁置此事,私下再接见反对者,交流、沟通一番,再酌情做出决定。


当然,也并非是所有的诏书,都需要走这‘三读’的流程——只有关乎宗庙、社稷的大事,如新法律的颁布、重大人事任命,以及侯爵、王爵的敕封等,才需要如此。


平日里针对个人的赏赐、惩治之类,自不在此列。


“今日才拿出了‘草拟’的方案,那距离三读,应该还有一段时日?”


刘荣这边刚想到这一点,御榻上的天子启便开口,印证了刘荣的猜测。


“汉十二年,太祖高皇帝与功侯百官斩白马而誓盟:非刘氏,不得王,非有功,不得侯。”


“——不如约,天下可群起而共攻之。”


便见御榻之上,天子启悠然到处一语,面色也随之带上了一抹感慨。


“及至吕太后年间,朝纲颠覆,诸吕外戚子侄各位王、侯,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时的誓言,被诸吕乱贼践踏的不成样子。”


“——自代地入继大统之后,先帝也曾说过: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,是为我汉家万世计,绝不可弃之、悖之。”


“故自先帝以降,我汉家,至今都不曾有过异姓而王者。”


“便是分封彻侯,也都是以分封诏书,于朝议之上三读三宣,得朝野共与,方得成行。”


这番话,天子启说的脸不红心不跳,好似半个假字儿都没有。


但刘荣终归是年轻了些,脸皮到底还没那么厚。


听皇帝老爹说‘自先帝以来,汉家始终在贯彻太祖皇帝白马誓盟’时,刘荣只颇有些害臊的低下了头,又轻咳两声,以掩饰心中的尴尬。


非刘氏,不得王——那确实。


除去太祖皇帝年间便得封,且具备‘吴王夫差血脉’这一特殊政治原因的吴氏长沙国之外,自先帝至今,汉家确实没有新封任何一家异姓诸王。


就连宗亲诸侯,都是严格按照朝议三读通过,天子、太后、丞相三方用印的完整流程进行。


但封侯嘛……


“合着章武侯、南皮侯,都是我汉家的功臣咯?”


如是腹诽一声,刘荣便抬手提笔,佯装做笔记的样子,实则,在暗下吐槽起老爹的厚脸皮。


——当朝窦太后的手足兄弟:南皮侯窦长君,章武侯窦广国,那是连先帝都亲口承认过的外戚恩封侯!


而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,非有功不得侯中的‘功’,指的是实打实的军功!


自太祖立汉,一直到先帝入继大统,除去诸吕那些个不被承认合法性的王、侯,汉家只出过一例没有军功,却也得封为彻侯的个例。


——刘汉第一任少府,梧齐侯:阳城延。


作为前秦军匠,阳城延唯一的本领,就是督造匠事。


而让阳城延,在开国那个卧虎藏龙的时代,也能跻身于元勋功侯行列的,也同样是督造。


阳城延,是汉未央、长乐两宫的副总工程师!


总工程师是丞相萧何,也只是挂个名,出事儿了担个责、没出事儿分点功劳的性质。


你能说什么?


是,人家确实没有军功。


但人家把汉家的两座皇宫:长乐宫、未央宫给督造出来了;


象征性封个食邑五百户的小侯国,以酬其功,有问题?


——甚至就连阳城延这五百户食邑的梧侯国,在如今汉家都饱含争议;


争议点除了这个侯国,是孝惠皇帝驾崩之后,由吕太后设立,便是阳城延得封为侯的‘功’,并非是太祖高皇帝明确规定的军功。


只是到了先帝自代地入继大统之后,汉家的爵位……


第142章 亲兄弟,明算账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