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?要不要合伙?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
但比起这麦粉所做成的面食,高粱米粥的味道,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。


面食什么都不加,那都能吃出甜味儿!


而且比起消化极快,不怎么顶饱的粟米,这面食吃下肚,那就好似能有使不完的劲儿!


又顶饱,吃了又能有力气,还好吃!


什么高粱米不高粱米的,边拉玩儿去吧……“孤的意思,是麦粉的价格,从今往后,都钉死在五十钱每石。”


“及宿麦,则根据麦粉的价格,定在三十钱每石。”


短暂的思考过后,刘荣便为岑迈‘能否借宿麦磨粉盈利’的询问,给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

刘荣此言一出,岑迈便也当即心下了然:这门生意,无利可图。


——按照刘荣的说法,从今往后,汉家的麦粉、宿麦,价格都将分别钉死在五十钱、三十钱每石。


这个价格很微妙。


三十钱每石的宿麦,研磨可得六斗麦粉;


按照麦粉每石,即每十斗作价五十钱的价格,六斗麦粉,刚好是三十钱。


换而言之:一石宿麦的价格,和这石宿麦研磨之后所得麦粉的价格,没有任何差别。


非要说有差别,那也就是一石宿麦研磨成粉,并非是能得到整整六斗麦粉,而是会比六斗多出那么一丢丢;


也就是多出来这一点,可以成为宿麦研磨成粉仅有的些许‘可图之利’。


这点利,少府瞧不上。


或者应该说,比起图谋这一点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弱利润,少府更愿意放弃这点利润,将宿麦研磨成粉,直接当成纯粹的民生项目。


从刘荣下令少府自掏腰包,在整个关中分发研磨宿麦所需的石磨,岑迈也不难看出:相比起靠宿麦赚钱,刘荣还是更注重靠宿麦来改善民生。


念及此,岑迈的注意力,自然也就从小钱钱,转移到了正事儿之上。


“此番,家上以平价麦粉行于市,有了面食和粟这两类主食,关中今年,已经不缺粮食了。”


“——就算那些个粮商们,依旧捂着手里的粟不往外卖,朝堂也能凭借这麦粉,外加其他地方寻来的粟,独自供养关中之民,直到秋收。”


“但粮商们,恐怕并没有那么愚笨。”


“知道粮食再不往外卖,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——粮商们接下来,必定会慌忙调低粮价,以求尽快卖出手里的粮食。”


“但有家上那每石作价只五十钱的麦粉在,关中的粮商们想要在秋收之前,把手里的粟都给卖出去,恐怕就不得不将粮价,压到……”


“呃,压到……”


说到此处,岑迈摆着指头算了算。


大概得出了推断,却并没有急于开口,而是意味深长的对刘荣一笑。


“家上的平价粟,至今都还在按照五十五钱每石的价格,出售给关中的百姓。”


闻言,刘荣大大方方点下头:“没错。”


“粟五十五钱每石,麦粉五十钱每石。”


见刘荣承认的如此大方,岑迈面上笑意更甚。


“更好吃的麦粉,价格却也更低。”


“——家上,是在因势导利,引导百姓去吃即便宜,又好吃的麦粉面食。”


“既然麦粉的价格,被家上定在了五十钱每石,那粟的价格,恐怕要比麦粉低至少三四成,才会有百姓买回家里吃。”


“而后,关中百姓,就必定会形成:以便宜的粟为主食,偶尔吃顿贵一些的麦粉面食,以改善伙食的习惯。”


“真到了那一天,关中的粮价——尤其是粟的价格,或许就能被家上,压到四十钱以下?”


闻言,刘荣只含笑一耸肩:“这,不就是孤需要做的事吗?”


“——平抑粮价,平抑粮价,不就是无所不用其极,将粮价往下压吗?”


“如果只是压下今年的粮价,那不过是一个精干的官吏罢了;”


“但孤作为汉家的储君,又怎么可以只顾着眼前,而不谋我汉家的未来?”


不着痕迹的装一波十三,稍过了把‘心怀天下’的瘾,刘荣当即一正色,开始向岑迈摆出自己的盘算。


“如今,长安有五十钱每石的麦粉,和五十五钱每石的粟。”


“——百姓但凡不傻,都会去买麦粉,回家做成面食吃。”


“这样一来,少府内帑便不用继续调囤积的粟,来供我出售平价粟;”


“与此同时,百姓更愿意吃麦粉面食,就必定会逼得粮商们,将粟的价格压到比麦粉便宜许多的程度,才能赶在秋收之前卖出库存。”


“因为只有这样——只有比麦粉便宜许多,百姓才会为了省钱,将口粮从麦粉面食重新换回粟。”


“但有少府这近千万石宿麦——有这六百多万石麦粉在,粮商们的粮食无论如何,都不可能全部卖出。”


“到那时,少府便能以极低的价格,从粮商手中买入一部分粮食,以补齐先前,调粮出售平价粮所导致的亏空——乃至另外多买下些,以增加库存。”


···


“等到了秋收过后,尝到了麦粉甜头的农人们,便会开始自发的补种宿麦——无论是磨成麦粉自己吃,还是卖出去换钱,都是多了一笔入项。”


“从今往后,我汉家除了每年夏、秋时节种植的粟,便又能多出冬、春种植的麦;”


“原本的一种粮食变成两种——还都是主粮!”


“就算粮食产量,会因为土地失肥而下降些,我汉家的粮食总产量,也起码会多出个七八成。”


“——物以稀为贵;”


“粮食不再紧缺,粮价就必定会下降。”


“至此,孤此番平抑粮价,就不再是平抑关中今年的粮价,而是平抑了往后每一年的粮价。”


自信满满的说着,刘荣更是自得的站起身,双手背负于身后,慢条斯理的来回踱起步。


一边踱步,嘴上一边还不忘继续说道:“除了平抑了粮价,我汉家也将从此,而不再缺军粮。”


“——有更多的军粮储备,便意味着我汉家,无论是面对关东的不恭宗藩,还是面对北方的蛮狄匈奴,都会有更多的底气。”


“朝堂府库充盈,百姓民丰衣足食,军中将士不再忧心于粮草。”


“这,又如何不是孤这个太子储君,在为君父分忧——在为宗庙、社稷谋划呢?”


说完这些话,刘荣终是含笑坐回了座位,只递给老岑迈一个‘你觉得呢?’的暧昧眼神。


见此,老岑迈稍有些迟疑的低下头,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。


——旁的不说,单说刘荣此番平抑粮价;


一万万三千万钱买入的宿麦,在被研磨成粉之后,将卖出三万万钱的价格,少府内帑获利一万万七千万钱;


从内帑调拨,供刘荣平抑粮价的五百万石平价粟,以五十五钱每石的价格卖出,在秋收之后,很可能以三十五钱每石,甚至更低的的价格便能买回,获利一万万钱以上!


至于支出,也就是少府内帑自掏腰包——花费至多不过两千万钱,为关中的每一个县,配备总共上千具石磨。


总结:刘荣此番平抑粮价,少府赚得盆满钵满不说,还赚尽了好名声!


其实就算抛开赚钱不说——哪怕这些事儿,少府分逼不赚,甚至还亏了点儿,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,是实打实‘安民’‘安邦’的善政!


但刘荣给岑迈展现出来的,却是钱要赚,国要安,民要保——面面俱到,都不影响……


“馆陶主,恐怕近几日,就会召见家上了。”


暗下咽了口唾沫,老岑迈给出了自己的担忧。


但对此,刘荣却是嗤之以鼻。


“少府不必忧虑于馆陶姑母。”


“只需要告诉孤:日后,若是有类似的事,孤还能不能指望少府?”


“——若是能,那孤这里,还有那么百八十个即能充盈少府内帑,又对我汉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法子;”


“若是不能,那孤纵是心有不忍,也只得另起炉灶——求得父皇允准,也在太子宫搞一个少府之类的‘太子库’。”


···


“如何?”


“少府,要不要跟着孤一起,去做些利国利民,同时又利己的‘大事’?”


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
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?要不要合伙?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