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百三十八章 议东征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李承乾看着儿女的模样,正笑着,享受着今日的宁静。


直到一个太监脚步匆匆而来,道:“太子殿下,陛下召见。”


苏婉走上前给丈夫披上外衣,手还放在丈夫的肩膀上,道:“注意冷暖。”


李承乾轻拍她的手点头,而后跟着太监走入了夜色中。


兴庆殿内,一张巨大的地图挂着。


李承乾走入殿内,看到父皇举着一盏油灯正看着地图,迈步走到一旁。


见儿子来了,他也不说话,李世民询问道:“朝中那些事都安排好了?”


李承乾颔首,道:“儿臣与舅舅,许敬宗他们都安排好了。”


李世民神色多了些许放松,道:“有劳你了,东征之前,这些事不得不有人去办,昨日玄龄来见朕,他说换作别人恐怕没有三两月,无法安排这么多事,唯有当今太子与京兆府只用了半月就将这些事都安排妥帖了。”


“父皇,之所以能够如此快且有效,是因权力下县下乡,无外乎也不过是利用庞大的人才体系,崇文馆与京兆府缺一不可。”


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油灯,收紧了披在身上的外衣,低声道:“你觉得此番征讨高句丽,该怎么打?”


“以往,父皇不会问儿臣的。”


“是吗?”李世民错愕一笑,抚须道:“郑公与李卫公都十分看重你,你是一个学什么都很快的孩子。”


李承乾低声道:“父皇若真让儿臣说,儿臣也只能从自己对高句丽的了解来说。”


李世民点头示意说下去。


“高句丽是一个以农耕为生的小国,儿臣看了前隋朝大军往来高句丽的卷宗,而如今的高句丽兵马悉数盘踞在辽水河道两侧,在辽水以东有数座城池盘踞,每到九月与十月,辽水都会大涨,涨水甚至能淹没数个村落。”


“攻打高句丽,选择天时十分重要,若要攻打高句丽最好是在十月之前渡河,并且高句丽地界沼泽林地众多,大军行进需要多准备土石铺路。”


李世民点着头,目光依旧看着地图。


也正是当如今朝中诸多事都已安定,今年各项事宜都安排好了,李世民才能沉下心神好好对高句丽做盘算。


关中的寒意还未褪去,冰雪也还未消融,这些天陛下与太子经常走在一起商谈,也不知道陛下与太子都商谈了什么。


宫中甚至有了传闻,陛下与太子命人采集了不少石料,说是为了专研攻打高句丽一战,总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响动,如雷炸响。


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宫里的内侍对太子与陛下更加畏惧了。


此事也成了宫中的传闻,很快就没人再提及了。


二月的中旬,临近开朝就剩下这么几天了,李承乾与父皇坐在水榭内。


李世民道:“此物该如何用?”


李承乾道:“在城墙的承重处挖洞埋入,或者在城墙薄弱处凿出洞,塞入即可,儿臣还准备了不少杀毒酒。”


“好。”


稍稍有些暖意的风吹入水榭,父子俩的衣袖随风而动着。


小於菟与妹妹走在太液池边,远远地望着水榭内的爹爹与爷爷,满眼皆是好奇。


临近朝中开朝,有一个人回到了长安,此人名叫相里玄奖,乃是唐鸿胪寺派去高句丽的使者,他出使高句丽两年终于是回来了。


因此送来了不少消息。


陛下召见了相里玄奖,与当今太子一起听着奏报。


相里玄奖是一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,他双手递上卷宗,又道:“陛下,太子殿下,这是臣探访高句丽的所见所闻。”


李承乾道:“你但说无妨。”


相里玄奖躬身行礼,他的目光稍稍看了眼太子,见到这位太子神色平静又随和,便道:“当初高句丽王高建武向唐归还了前隋时的一万汉人战俘,而就在去年高句丽的一位大将军过世了,如今在高句丽得兵权的便是那位过世大将军的孩子,此人名叫渊盖苏文。”


“朕有所耳闻。”李世民稍稍颔首。


“你接着说。”李承乾拿起茶碗点头示意。


相里玄奖接着道:“去年冬季,在高句丽王高建武的筵席上,渊盖苏文带兵进入宴席,杀害了高句丽臣子数百人,而后渊盖苏文亲手斩杀了高句丽王高建武,并且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,为高句丽的新王。”


“而渊盖苏文封自己为高句丽的大莫离支,一手把持朝政,一手把握兵权,臣从高句丽逃出来时,渊盖苏文似乎察觉了幽州的兵马异动,并且在辽水安排了重兵把守。”


在相里玄奖的讲述中,皇帝与太子听了高句丽王室内部的血腥夺权。


李世民面无表情,李承乾也是沉默良久。


相里玄奖作揖道:“高句丽的兵力与人口,臣都记录在卷宗上,只是还未记录完备,逃离高句丽时实在匆忙。”


“一来一回你也不容易,且先回去歇息。”


“喏。”


等人出了殿,李承乾低声道:“父皇,相里玄奖是何出身?”


李世民搁下手中的卷宗,道:“此人出身魏州冠氏,早年前便投效了。”


“礼部尚书的位置空悬至今。”


知道儿子的意思,李世民沉声道:“用人该多有些城府,先让他任礼部侍郎。”


李承乾笑着道:“谢父皇,往后儿臣再提拔他。”


李世民拿起茶碗准备饮下一口,但又放下,不悦道:“你还觉得你在朝中的羽翼不够多吗?”


“有功之臣自然要升迁封赏。”


李承乾很想说,现在朝中六部的官吏都是父皇的亲信,东宫这点羽翼算得了什么,又拿出袖子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张,“这是中书省众臣对东征高句丽的看法。”


李世民接过纸张蹙眉看着,“这还将他们的话语记下来了?”


李承乾笑道:“父皇善于听从劝谏,儿臣也要效仿,多听听朝臣们的意见。”


李世民将纸张放在桌上,这几个月承乾又去与玄龄私下谈话,又去拜访郑公,还敲打了辅机,他一直都在为东征的事做准备。


“以前朕听郑公说历朝历代的太子,为了积蓄朝中的势力,笼络人心或者联姻来捆绑朝臣。”


李承乾坐在一旁安静听着父皇的讲述。


李世民道:“不过郑公有说你不屑用这些手段,也从未用过这些手段,所以他对你的赞誉很高,去见了他之后,他一定交代了许多事吧。”


李承乾颔首,“那是老师与舅爷教导得好,是舅爷教会儿臣如何去当一个储君,也是老师教导儿臣该如何行使储君的权力。”


安静的皇城中,吏部的大门敞开着,一群吏部官吏脚步匆匆,忙碌地走动向关中各县传递着文书。


第三百三十八章 议东征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