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唐的“天人三问”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于志宁正在大声念诵着,“太子有令,自大唐立足中原,博陵崔氏掠夺乡民数十年,这些钱财乃是地方恶徒掠夺所得,如今收缴朝中,用之于民。”


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,换作别的太子,换作是别的皇帝。


人们听到这些话,多半是会心生怀疑,也会犹豫。


但这些话是从东宫太子口中说出来的,人们自然是相信的,这位太子向来是说到做到的。


有如此一个太子,朝臣十分有信心。


“如此多的钱财,河北到底有多少家破人亡。”褚遂良叹息道。


这些天,于志宁整理河北诸事的卷宗颇有心得,他道:“当一个人想要一样东西,这件东西在别人手中,他就会想方设法得到,如此便有了掠夺,期间会发生许多事,世家便是如此,当朝中无法管制,他们想要让一个人失去所有,很容易。”


正想说话的褚遂良忽然愣住了,他看向城门外。


此刻城门外,有一个人策马到了城前,他翻身下马大步朝着洛阳城走来。


褚遂良当即沉下脸,眼前来人不是别人,正是长安的京兆府少尹许敬宗。


如今京兆府尹江夏郡王不在长安,许敬宗在长安可谓是大权在握,而现在许敬宗也有了靠山,那就是房相。


等对方走到了近前,褚遂良道:“许敬宗,你不在长安协助房相,你来洛阳做什么?”


别看他褚遂良如今贵为中书侍郎,许敬宗的气势可一点都不输他,抚须道:“自然是奉房相之命,前来向太子殿下禀报长安事宜。”


褚遂良道:“给老夫便是,代房相递交太子殿下。”


许敬宗一挥袖道:“不用。”


“怎么?你担心会耽误奏章递交,许少尹未免太轻看我等了。”


“不用代劳,某家亲自去见殿下。”


于志宁不想褚遂良与许敬宗继续针锋相对,而耽误了正事,忙道:“殿下如今就在宫中。”


许敬宗点头,这就走向宫中。


到了宫门前,许敬宗问了守卫才知太子殿下原来不在宫里。


“殿下早知许少尹今天会来洛阳,便让末将在此等候,随末将来。”


许敬宗稍稍作揖,跟上脚步。


正值雪天,李承乾就坐在洛阳的东城头,眼前火锅所煮的汤水沸腾,面前坐着谷那律老先生。


身后是小福,她将鲜活的鱼杀了,而后将鱼肉切好,将鱼骨剔除,盛入碗中,端到殿下的桌边。


李承乾夹起一片鱼放入火锅中煮着,又道:“在晋时的食经中有记载,美食鱼脍,但孤不喜欢鱼脍,还是煮过更好吃。”


谷那律道:“老朽也不喜鱼脍。”


君臣两人相对而坐,近来这位老人家对太子殿下越发满意,两人都快成了忘年好友。


李承乾喝着茶水,道:“过了今年又年长一岁,也不知孤还要当多久的太子。”


谷那律道:“殿下很着急登基吗?”


“倒也不是着急,只是惦记这件事的人太多了。”
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
许敬宗走上这处城楼,就听到了老人家的笑声,他跟随侍卫走到近前。


风雪下,正值盛年的太子坐在风雪中,吃着火锅煮着茶,十分地惬意。


“殿下。”


“一年不见了,这一年有劳你在长安主持大局。”


许敬宗递上奏章道:“这是今年长安的近况,房相都拟好了,还请殿下过目。”


李承乾拿过奏章放在一旁,道:“许少尹看起来消瘦了。”


许敬宗道:“臣……”


李承乾笑着道:“是想念稚奴与慎弟,还有狄仁杰他们在山东博州,心中担忧吃不下饭?”


本意上,许敬宗不愿意收晋王为弟子,可毕竟相处久了,虽不是弟子,但出于本心上,还是愿意教晋王殿下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

“孤近来在想,既然许少尹不愿意收稚奴为弟子,考虑要不要给他换一个老师,褚遂良如何?”


许敬宗忙道:“殿下,不可。”


“那就于志宁?”


许敬宗又稍加思量,道:“于志宁虽学识渊博亦有才干,但绝不是晋王老师的良选。”


“那李客师?”


“回殿下,李客师年事已高。”


李承乾叹道:“那你说谁更合适?”


许敬宗躬身行礼道:“臣以为颜勤礼很合适。”


“可颜勤礼已收狄仁杰为弟子了。”话锋一转,李承乾迟疑道:“倒也不是不行。”


许敬宗暗自松了一口气,“殿下明鉴。”


“既然来了洛阳,就多留一些时日,孤想让张大安去一趟河北,洛阳京兆府的事交由你来暂代,长安的事交给颜勤礼打理。”


“喏。”


李承乾颔首:“坐吧。”


“谢殿下。”


风雪遮挡了这里的景色,雪势越来越大,淹没了洛阳城热闹。


当天,临近夜里,太子命朝中休沐,今年十一月就迎来了休沐,比往年来得早,而且是真正的休沐,皇城中的各部官邸都关上了门。


因今年早春时节,就开始为东征大战做准备,紧接着就是皇帝东征,朝臣自那时候就开始忙碌。


又过了半年便遇到了韦挺案,朝中六部忙碌一年不停歇。


如今太子终于下令休沐,朝中众人也终于长出一口气。


可太子说的休沐,向来是与以往的休沐不同,除了不用早朝,不用在官邸内坐着,在家中也要做好随时应付朝中之事的准备。


一旦有事,随时穿上官服处理朝政,所谓休沐不休息,便是这个道理。


经过与谷那律老先生在洛阳东城门的谈话,君臣两人在大唐支教书籍编排上也有了方向。


李承乾坐在贞观殿看着老先生让人送来的书卷。


李唐王朝,皇帝家也就是李家的祖宗是道祖他人家,因此在教导与编排上,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道门的味道。


李承乾打开书的第一页,就是自强,卫国与安民。


这基本上就定下了这卷书的基调,往后崇文馆的支教事业就是以这卷书为主了。


之后便是如何保卫家国,如何安民的内容。


对这卷书的内容,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,这是未来数十年中,崇文馆教书,教人育人的要领。


李承乾看完这卷书,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:“其中多加一些前隋末年的事迹,记住当初的艰辛,千万不要忘了如今的天下平定,又付出了多少,再将朝中的这些年平定西域,征战天山的事迹写上。”


“喏。”


从谷那律的角度上来说,多一些书籍上的学识会更好,但从储君或者皇帝的角度上来看,要广为传播的书籍除了要秉持正气,还要有为家国社稷有用的话语。


打心里,李承乾并不想用汉武帝刘彻的手段,大唐也没有天人三问。


即便是有,那也是对人世间的道理的辩证,永无止境地辩证。


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唐的“天人三问”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