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8章:老朱家的欢乐多,还有大明初代战神、李景隆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这位在后世被誉为大明霍去病的美男子。


这般说吧,大明王朝最为耀眼的少年名将,洪武皇帝朱元璋外甥,与沐英并列为马皇后最喜爱的义子。


明太宗朱棣一生的偶像,大明初代战神之父。


淮西集团颜值天花板,最年轻的开过六公。


弱冠之年,两千精兵破敌军二十万。


十七岁,一战成名,震铄古今。


二十岁,镇守严州,大败张士诚,自此张士诚自是不敢窥探严州。


二十三岁,张士诚策反苗将蒋英,刺杀大将胡大海,浙东危急。


李文忠来不及请示朱元璋,便率大军从天而降,以雷霆万钧之势,灭杀叛军主将,且恩威并施,保住了浙东。


好消息传来,朱元璋欣喜若狂,随即命李文忠镇守浙东,短短四年,李文忠便凭借自己的能力,成了为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。


洪武二年,李文忠与徐达分道北伐,擒获元王子,公主,宗室成员近万人,缴获丢失了近两百年的宋朝玉玺。


更是于茫茫人海之中,横行万里,大破北元上都。


洪武三年,这位陇西郡王李贞与曹国大长公主嫡子,因功封爵,位列开国六公之曹国公。


洪武五年,徐达镇中路,李文忠率领的东路,冯胜率西路,分别北伐!


李文忠率军出居庸关,直捣应昌方向,攻克应昌,此役中俘获了大量物资,以及北元的部分皇族,更是极大地震撼了北元朝廷。


足以得见,李文忠少年从军,戎马一生,为朱元璋之大明天下,立下了不世之功勋。


随后,一行人便是走进了曹国公府。


只是这一路上,朱棡的主意力都在李文忠身旁的小孩身上。


不错,这个孩子,正是大明初代第一战神,李景隆,也就是著名的虎父犬子典型。


不过,朱棡倒是不认同这一说法。


为什么,身为曹国公李文忠的嫡长子,纵然再差,又能差到哪里去?


朱棣奉天靖难时期,李景隆率领二十万大军与耿炳文三十万大军兵合一处,这可是近乎五十万的兵马。


李景隆依旧可以调度有序,从这里便不难看出李景隆的才能。


那为什么,李景隆逢战必败?


后世有人猜测,李景隆与朱棣幼年关系极好,所以穿的是一条裤子。


拉倒吧!


十六岁的朱棣跟才七岁的李景隆,能尿到一个壶里?


别忘记了,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府,而那时的朱棣才二十一岁,至于李景隆才十一岁。


但一个已经是坐镇一方的藩王,一个不过还在读书的孩子,怎么可能有交流?


而且人家建文帝朱允炆,应该也不傻吧?


毕竟李景隆与朱棣的关系甚好,这件事应该不难查吧?


所以真的关系极好,李景隆还能统帅五十万大军?


别闹了,朱允炆连朱棣的小舅子都不放心,又怎么可能派出与朱棣关系极其好的李景隆。


所以,事实上奉天靖难之前,李景隆与朱棣,就是单纯意义上的亲戚,至于别的关系,不用想,绝对没有。


那为什么李景隆逢战必输?


那以朱棡目前的政治眼光来看,奉天靖难,从头到尾,都还是一场政治斗争。


这也就是为什么,奉天靖难之中,唯有忠于朱允炆的将领,能给予朱棣一些挫折的原因。


还别不信,盛庸、铁铉、平安等南军将领在抵抗朱棣的过程中表现英勇,而这些将领都是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人。


特别是平安,原为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之子,因其父早年追随朱元璋并深得器重,后战殁,平安被朱元璋收养并悉心培养。


成年后,平安承袭父职,并且一度隶属于燕王朱棣,在其麾下担任过密云指挥使、右军都督佥事等职务。


跟过朱棣,还想干死朱棣,也就大将平安了。


为什么,这位的立场,向来很简单,那就是朱元璋,那对于朱元璋钦定的储君朱允炆,自然也是忠心耿耿。


所以除了本质上的政治斗争,朱棣起兵奉天靖难以来,能让朱棣吃瘪的唯有朱允炆的核心集团。


毕竟朱允炆派出去第一位大将,名为耿炳文。


而从这里便能看出来,朱允炆极其缺乏政治头脑,并且脑子简单,甚至是被建文三傻忽悠瘸了。


什么意思?


耿炳文是谁?


朱元璋开国六公二十八侯旨意的长兴侯。


父子两代为将,都跟在朱元璋的身边混。


后期朱元璋排列功臣榜的时候,更是把耿炳文跟徐达放在了一起的一等功之列。


更别说后期,朱元璋每有大仗都把耿炳文放在军中备用。


直白点,监视主将。


蓝玉、傅友德之类的都被耿炳文盯过。


而这妥妥的开国功臣,心腹爱将,外加机要秘书。


就这样的人,朱元璋驾崩之前,不仅没有安排,也没有单独召见,更不用说托孤之类的。


所以朱允炆死心眼啊,你爷爷没召见,也没跟你说什么,你就不会自己拉拢拉拢?


难不成,以后作为皇帝,还得老朱托梦告诉你,耿炳文要重用么?


作为皇帝,这点政治眼光都没有?


这样的人物,怎么也得放在中枢参政吧?


然后,耿炳文输了,李景隆输了,朱允炆输的彻彻底底。


那现在想来,朱棣能奉天靖难成功,完全是朱允炆的功劳啊。


不管是军事上,还是政治上,朱允炆都是一塌糊涂,又怎么能不败?


但是现在朱棡来了大明,眼前的这个小屁孩,就得好好归拢归拢。


不能从这个李景隆开始起,战神这个词,从褒义词变成贬义词。


毕竟现在的朱棡,晋王朱棡,便是被誉为战神!


“九江,有没有想舅爷。”


就在朱棡思索间,一行人也是走进了正堂,而这刚一进正堂,朱元璋便是牵过李景隆的手笑道。


“想。”


李景隆怯生生的看向朱元璋道。


“臭小子,想舅爷怎么不进宫,看看舅爷。”


闻言,朱元璋却是面色一板的看向李景隆道。


对此,李景隆的头缩了缩,不觉间流露出一丝拘谨。


“陛下,九江”


见状,李文忠则迅速将目光投向朱元璋,准备开口。


只是李文忠话还未说完,便是被朱元璋的声音冷不丁地打断道:“叫什么?”


“舅舅。”


李文忠连忙起身。


“这才对嘛。”


朱元璋的面容略显缓和,一抹笑意隐约可见道:“这才对嘛,叫什么陛下,而且我们是一家人,更何况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上,何必如此生分。”


“没错,表哥,别拘束,况且这还是你家。”


朱标将站起来的李文忠拉着坐下后,也是笑着道。


“嗯。”


李文忠轻轻点了点头,方才转头看向朱元璋笑道:“舅舅,九江最近在学兵法韬略,所以才没有进宫拜见您,您别见怪。”


“孩子好学,咱怎么能怪罪?”


朱元璋白了一眼李文忠,又是揉了揉李景隆的头,笑道:“九江,好好学,未来一定要成为如你爹一般的名将,成为咱大明的中流砥柱。”


“嗯嗯!”


李景隆重重点了点头,语气中更是充满了坚定与憧憬道:“九江会努力成为如表叔一般的战神,大明战神!”


“咳咳.”


拿起茶盏轻抿一口的朱棡,差点被李景隆的话呛到,同时眼中也是升起一抹怪异之色。


毕竟,李景隆的确是大明战神,只是李景隆的这个大明战神,可不是褒义词,而是贬义词。


“怎么,你有意见?”


面对朱棡的突然咳嗽,朱元璋的眼睛也是瞥了过来,并且没好气道。


“九江这个年纪,学习兵法韬略,实在是太早了,不如先让他入大本堂读书,等再过两年,也不迟。”


对于朱元璋的没好气,朱棡一点都不在意,反而是沉吟片刻后,方才道:“毕竟还小,正是玩闹的年纪,又怎么能真正沉下心学习?”


“老三说的不错,现在毕竟是太平之世,不像乱世,朝不保夕,倒不如先让九江先玩两年。”


闻言,朱标也是点了点头,方才看向李文忠笑道:“表哥意下如何?”


“臭小子,你怎么想?”


对此,李文忠并未点头,也并未摇头,反而是看向李景隆问道。


“能去么?”


李景隆的脸上,顿时露出渴望的神情道。


“能。”


李文忠的无奈一闪而逝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


“那儿子去。”


李景隆顿时开心笑道。


“明日便送九江入宫吧。”


朱元璋也是笑着道。


“好。”


李文忠轻轻点头。


“姐夫,还在休息么?”


随后,朱元璋又是沉默了一下,方才看向李文忠道。


第108章:老朱家的欢乐多,还有大明初代战神、李景隆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