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24章:更长远的战略目光,拿下中南半岛。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见状,沐英想了想,便是开口道:“文辉身体不好,平安有点莽撞,而在场之中,就数我最合适,倒不如让我来吧。”


何文辉的身体一直不好,这的确是事实。


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,这位大明的开国名将道舍,也就是何文辉,于洪武九年六月去世,年仅三十六岁。


而相较于历史上的何文辉,现在的何文辉身体虽然不好,但总算是没有身死。


只不过这一战以后,何文辉究竟是死是活,就犹未可知了。


“大哥,别闹,咱现在能吃能喝,身体倍儿棒。”


只是沐英的话音刚刚落下,何文辉便是反驳道。


并且伸出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,以证明自己真的很健康。


“我是有点莽撞,但国之大计在先,俺还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。”


平安也是涨红了脸,狡辩道。


很显然,那一句平安有点莽撞,直接给平安干破防了。


“沐大哥,我和老汤回来的时候,带了在太原的医师,而且送到了何大哥的府上,为何大哥疗养身子。”


“要不然,这次三哥点兵,岂能点到何大哥的身上。”


邓镇也是笑着开口道。


“没错,这也多亏了殿下,要不然前几个月,我可能就撒手人寰了。”


何文辉也是有些感慨的笑道。


“自家兄弟坐在这里,你一口一个殿下,这不合适吧?”


朱樉伸出手捏住何文辉的肩膀,挑了挑眉头道。


“虽然是御书房,但现在也不算什么正式场合,倒也不用这么拘谨。”


朱棡也是没好气的瞥了一眼何文辉道。


“我的错,晚点儿去我府上喝酒,我自罚三杯。”


何文辉的老脸一红,便是连连拱手道。


“你府上的酒一点儿都不好喝,我还是喜欢三哥的酒。”


汤鼎顿时一脸嫌弃的看向何文辉道。


“这个我可以证明,老三府上的酒,的确是天下独一份。”


朱樉也是点了点头。


“我成婚在即,而且你们还要出征,所以我会让礼部那边提上日程,到时候咱们兄弟喝几杯。”


“但对于西南,我并不想让大哥驻守,因为大哥我还有别的用处。”


“所以只能拜托两位兄长,为国分忧。”


朱棡先是笑了笑,但随后又是正色道:“毕竟除了大哥,也只有两位兄长能镇得住西南,镇得住乌斯藏。”


“好。”


何文辉与平安又是对视一眼,便是纷纷正色抱拳道。


“那这几日,你们就不用入朝了,我会派人去你们府上,教导你们。”


“争取出征之前,就将我所有的谋划熟记于心,并且妥善运用。”


闻言,朱棡也是点头笑道。


至于为什么不用沐英?


因为沐英的作用不应该在西南,而是应该在云南。


而在云南之后,便是朱棡所图的中南半岛,所以云南一定要打下来,那这个人选,唯有沐英,最为合适。


云南沐府,与国同休。


这也是沐英的封公之路。


至于为什么要图谋中南半岛,这就不得不提一下,从元末明初开始,中原就已经陷入了小冰河期。


这个时期的气候变化导致的寒冷天气对于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影响,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权稳定造成了冲击。


而小冰河期,通常指的是一段持续数十年至数百年、全球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期。


但这可是元末明初,本就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,又要经受因为严寒天气和不规律的降水导致粮食产量下降,更是平添了诸多压力。


所以为了百姓能生存下去,为了粮食的产量能够富足,那就一定要拿下中南半岛,将其纳入大明版图。


毕竟众所周知,中南半岛的粮食产量,在后世占有很高的地位,也是全球稻米产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。


由于该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高温多湿的环境特点,加上河流众多、水源充足,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。


所以只要大明能拿下中南半岛,大明在粮食的问题上,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缓冲,甚至因此富足起来。


而且,中南半岛的地理特征是三面环海,一面与大陆相连。


中南半岛位于亚洲东南部,东濒南海,南濒泰国湾,西临孟加拉湾、安达曼海,北、西北部则与大明和印度接壤。


那从更长远的战略目光来看,拿下中南半岛,不仅可以强化海上力量,更可以巩固海上丝绸之路。


甚至是利用中南半岛作为跳板,挺进南洋群岛与东南亚,进一步的实现扩张。


而且掌控了中南半岛,就相当于控制了关键海峡,也就是西方海上的咽喉。


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,那就是掌控中南半岛,大明可以更快的发展内陆交通与资源开发。


利用中南半岛丰富的自然资源,修建道路、运河等基础设施,连接中南半岛与云贵川等内地,从而促进经济一体化。


所以无论如何,中南半岛的这块肥肉,朱棡绝对不可能放过。


“在想什么?”


就在朱棡思索之时,朱标那轻飘飘的声音响起。


“我想为大明立一面国旗,你觉得如何?”


朱棡想了想,便是脱口而出口道。


古代王朝因为受于天下观的限制,也就是思维上的限制,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旗。


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周边国家为番邦或夷狄,所以在这种世界观下,没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国旗来区分自己与其他国家。


而虽然没有国旗,但各朝代有代表性的旗帜和颜色,如通过五行之德与特定颜色、图腾结合的旗帜来象征皇权和朝代特性。


这些更多用于宫廷仪仗、军事标识或皇家象征。


还有就是儒家文化的影响,强调的是文化传承和道德治理,而非后世观念中的主权和边界意识,因此没有发展出类似国旗这样的国家象征物。


但国旗的好处,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
一来可以增强百姓认同感,毕竟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,能够加强民众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

特别是在大明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,一面国旗绝对有助于凝聚人心,促进百姓之间团结与对大明的认同感。


再者就是军事与政治的用途,还有文化传播,其影响力,绝对深远。


所以朱棡才会提出为大明另一面国旗,从而订立主权与边界意识。


第124章:更长远的战略目光,拿下中南半岛。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