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28章:迁都,永远是大明无法避免的问题。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说白了,一切都是为了巩固王朝统治。


但是作为皇帝本身,他们更是将自己与历朝历代的皇帝做对比。


以求自己做得更好。


可这份对比,这份言论,只能适用于皇帝自身,并不能外传。


因为这天下以孝治国,以礼治国,以天下人为天下。


所以当天下人都在抨击一个皇帝时,那这个皇帝做的不管是对是错。


都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

因为他已经被钉上了一个标签,这是成百上千年来的积累,一个深深种于百姓心中的积累。


那这所谓的暴君,就要传千世、万世。


不过换位想想,能成为皇帝者,特别是开国之君,中兴之主。


无不有自己的手段,所谓的杀伐果断,也可以分做软刀子与硬刀子。


毕竟软硬兼施,永远适用于政治。


所以他们从来都不会在意,以后究竟是圣名,还是骂名?


因为他们听不见,看不见,已然成了过眼云烟,散之于天下。


那与其计较以后的得失,倒不如坚定于现在,不管所做之事的错与对,就交由后世之人评说吧?


这也就是为什么,后世的所有人对于除了真正钉在耻辱柱上的皇帝,基本上都是各自褒贬不一,各有各的说辞,各有各的看法。


就像是有人推崇朱元璋,有人就会辱骂朱元璋,有人会推崇李世民,有人也会辱骂李世民。


但是也不可否认,如果出于人性的目的上,他们所做的有些事情,的确是有错。


可这是政治,这是封建王朝,国家重任肩负于一身,生死也在一念之间,不能退,唯有进,才能博得一线生机。


当然,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思维限制。


而评价一个皇帝,讨论他的私德,这世上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好皇帝。


因为不管是好皇帝,还是昏君,暴君,他们从骨子里都在维系一个理念。


王朝不朽,皇权至高。


“那剩下的皇帝呢?”


朱樉又在此时看向朱棡开口问道。


“汉武帝刘彻。”


“对外,北击匈奴,打通河西走廊,为大汉开疆拓土,征服西域诸国,开设西域都护府。”


“他打出了大汉的气节,也打出了民族的荣光。”


“寇可往,我亦可往,何等霸气。”


“对内,内政改革,统一文化思想,奠定了后世王朝的基础,还有加强律法,外交开拓,都足以证明汉武帝刘彻的雄才伟略。”


“所以他在位期间,共进行了八次泰山封禅,这一行为彰显了汉武帝对国家统一、王朝安定以及个人文治武功的高度自信。”


朱棡又是开口道。


“可是这位穷兵黩武,也是事实。”


李善长却是轻声开口道。


“汉武帝穷兵黩武的确是事实,但是匈奴扰边,也是事实。”


“就像今日之草原,还会侵犯我大明边疆,难道陛下发兵,也是穷兵黩武?”


朱棡当即反驳道。


“自然不是,这是为了天下百姓。”


李善长果断摇头道。


这顶大帽子,可不能扣上来,要不然老朱铁定得爆炸,那他李善长肯定很炸裂。


“所以汉武帝的穷兵黩武,实际上就是为了遏制匈奴的侵扰,维护边疆之安定。”


“也为后世争取了较长时间的和平,同时通过这些战役,也扩大了大汉的版图。”


“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,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”


“况且对待异族,难道就不应该出兵?”


“就应该送公主和亲?”


“这让我泱泱华夏,天朝上国,岂不是永远背负耻辱?”


“所以汉武帝之功绩,也绝对配得上泰山封禅。”


“至于他晚年时期的昏庸,这并不影响他泰山封禅。”


“客观的角度出发,他就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帝王。”


“毕竟人无完人,谁都会犯错,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存在,更何况还是一个皇帝。”


朱棡想了想,方才开口道。


“咱大明,绝不和亲。”


“就算要和亲,也得是他们家女人送到我大明。”


“至于谁想让咱家咱的女儿送出去,咱就灭了谁?”


“亡其国,绝其苗裔,让其明白,敢对大明说出这番话,就要付出这个代价。”


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狠辣之色,便也是重重点头道。


“没错,我大明绝不和亲!”


朱标也是抬起头朗声道。


“陛下圣明。”


以徐达为首的在场国公们,皆是抱拳道。


“不和亲。”


“不赔款。”


“不纳贡。”


“不割地。”


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!”


“我大明,就该当如此。”


朱棡转过身子,不仅仅是看向朱元璋,更是看向所有人轻声道。


而这声音虽轻,但其话语中的分量,足以震颤他们的灵魂,随之更是皆浑身一震。


好一个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如此来彰显大明之气节,绝对可以使其万世流芳。


刹那间,在场众臣,包括朱元璋与马皇后,还有朱标眼中皆是露出一抹激动之色。


这句话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震撼,犹如九天雷震,震颤九天,都难以磨灭其分毫。


“标儿,将这句话纳入皇明祖训,让咱后世之儿孙谨记在心。”


“咱大明也当以此为荣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


朱元璋又是转头看向朱标,十分正色道。


只是过于激动的朱元璋,却不如朱标也马皇后那般细腻的心思。


甚至就连韩国公李善长都有所察觉。


大明的帝都在应天府,也就是曾经的集庆、金陵。


第128章:迁都,永远是大明无法避免的问题。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