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68章:废除丞相制,就要强化御史台,改建为督察院。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特别是《保生余录》,原书共有两卷,收录了大量实用的药方,其中包含了内服药和外用药的配方,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。


而且,朱棡编纂《保生余录》的目的,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广泛传播,让百姓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疾病,从而达到“保生”的目的。


所以朱橚的医学成就,哪怕是在后世,在整部华夏医学史上,都占据一席之地。


那这样的人才,朱元璋真让他去打仗,才是真正的埋没人才。


况且对于朱橚,朱棡更是想让其好好学医,那对于未来的医学领域,绝对会起到突出的贡献。


再加上朱棡从后世带来的理论知识,朱橚绝对可以更进一步,成为华夏医学史上,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家。


“咱就不喜欢跟你小子打交道,说的头头是道,句句在理。”


“但又不是咱喜欢的,可咱又没有办法反驳。”


“算咯,儿孙自有儿孙福,老五想干嘛,就让他干嘛吧。”


“咱也总不可能管着他一辈子。”


朱元璋抬起手轻轻拍了拍朱棡为他按肩膀的手,方才一脸唏嘘道:“希望真能如你所言,老五能在医道上能走得更远,别是头脑一热。”


“您放心吧。”


“对于老五,儿子有信心。”


朱棡又是重重点头道。


“那就好。”


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笑了笑道。


“对了爹,还有一件事情,儿子想听听您的意见。”


“您还记不记得吏部尚书詹同?”


说话间,朱棡又是轻轻拍了拍脑子,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。


“自然记得,咱的吏部尚书,才气纵横。”


朱元璋微微一愣,便是有些惋惜道:“可惜,同文在致仕不久后,就去世了。”


詹同,字同文,初名书,婺源人氏,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文作家和官吏。


元朝末年,詹同中举人后出任郴州学正。


后在陈友谅手下担任翰林学士承旨。


朱元璋攻下武昌后,詹同被召为国子博士,并被赐名为“同”,后来詹同官至吏部尚书、翰林学士承旨。


而且詹同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,他与宋濂等人共同修订《日历》,并担任总裁官。


还有詹同著有《天衢吟啸集》、《海岳涓尘集》等作品。


也足以见其在明朝文坛上,詹同绝对占据一席之地。


所以对于詹同,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忘记,绝对是天下大才。


可惜就是过于年迈,加上身体又不好,所以朱元璋允准詹同归养山田,颐养天年。


但这一别,就是彼此之间的最后一面。


“儿子想将詹尚书之子詹徽调来京师,让其担任御史台侍御史一职,您意下如何?”


朱棡也不知道有所隐瞒,便是看向朱元璋询问道。


詹徽,字资善,詹同之子。


明朝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詹徽以秀才身份步入仕途,担任监察都御史。


次年,他升任试左佥都御史,不久后转为实授。


洪武十七年正月,詹徽升任左都御史,这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位,品级为正二品。


洪武二十三年六月,詹徽兼任吏部尚书。


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,詹徽加衔太子少保,品级为从一品。


洪武二十六年二月,蓝玉案爆发。在审问蓝玉的过程中,詹徽被卷入此案,据说蓝玉在审讯中指认詹徽为同党,导致詹徽被朱元璋下令诛杀,时年六十岁。


所以这个詹徽是个人才,而且年龄也不小,绝对有着执政的才能。


那就可以委以重用,毕竟洪武初年,百废待兴,只要能将其掌控在手,就不怕他跳出棋盘。


“你是想用詹徽代替陈宁?”


朱元璋思索片刻,便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。


“没错。”


朱棡直接点头道。


胡惟庸即将垮台,那其党羽自然不可能放过。


御史大夫陈宁、御史中丞涂节也都是胡惟庸的心腹,坏事更是做绝,又是大肆的排除异己。


那朝廷当然不可能放过,可兰台身兼纠察百官之责,所以也要考虑平稳过渡。


这才是朱棡想启用詹徽的原因。


让詹徽先成为侍御史,熟悉御史台的事务,那等胡惟庸案爆发,就可以顺利接过御史台。


“可以。”


朱元璋又是想了想,便是点了点头道。


“而且爹,您是想要废除丞相制,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状态。”


“可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六部权力,所以以现在的御史台,真的能承担起监察百官的重任?”


面对朱元璋的点头,朱棡又是开口道。


“你的意思?”


朱元璋挑了挑眉头。


“重建监察体系,改建御史台为督察院。”


“强化中枢控制,以确保朝廷的国策得到有效执行,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。”


“提升监察效率,因为原有的御史台可能在规模和效率上无法满足新朝廷的需求,所以改建后的督察院能够更好地覆盖全天下,更有效地监督官吏。”


“还有就是我大明疆域的扩张,原有的御史台已不能适应新的政治需求,所以设立督察院,也是为了完善更加复杂的行政结构。”


“简单点的意思,就是为了创建一个更有效、更广泛的监察体系,从而将其覆盖全天下。”


朱棡想了想,便是轻声开口道。


这就是朱元璋原本的监察体系,也是在不久后就要诞生的督察院,从而代替御史台的职责,更好的监察天下。


只不过朱元璋的是都察院,而朱棡提出的乃是督察院。


因为在都察院的基础上,朱棡也是做出了细节的调整与改进,从而改善都察院的弊端,进一步的加强督察院。


“咱真的怀疑你是不是能窥探咱的内心?”


面对朱棡提出的督察院,朱元璋确实有些复杂的抬起头。


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朱元璋会挑眉头。


因为,朱棡说的虽然远比自己设想的好,但这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


毕竟,朱元璋想废除丞相制,就不能只单单是废除丞相制。


这其中的涉及更加的复杂,所以哪一方面都要去想。


而且要极其的全面,要不然肯定会留下后患。


这也就证明,朱元璋早就想过强化御史台,从而改建为新的监察体系。


只是朱元璋还在冥思苦想,朱棡却已经将完整的监察体系,乃至于新监察体系的名字,都已经想好了。


这可谓是深深刺痛了朱元璋的心,他这个儿子可太恐怖了,心思之缜密,对于大局的掌控,丝毫不弱于他。


要是没有朱标,哪怕朱棡不是嫡长子,朱元璋也会力排众议,将朱棡立为太子。


毕竟有这份大局掌控力,这就已经能与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挂钩了。


第168章:废除丞相制,就要强化御史台,改建为督察院。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