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二百三十章 开启民智,动摇皇权!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不容有失。


聊完了正事,张居正便招呼几人重新落座,亲自为火炉、火鼎添了些檀香木,让火烧旺些。陈以勤许久未回内阁,桌案虽清洁,但与习惯不同,下意识地摆了几样事物的位置。


高拱望着他,好奇问道:“逸甫。”


“次相请讲。”


“出阁一趟,于民间疾苦可有感悟?”


“还真有。”


“是什么?”


陈以勤停下了手中的动作,缓声道:“民智未开。”


京畿。


可谓是天子脚下。


但陈以勤走遍了四府之地,所见之民,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,他经常见到,适龄孩童不在书堂就读,而在乡田、小溪追逐打闹。


作为顶级大族出身的陈以勤,在最初为百姓讲解清丈、均地,国策的意义时,可是费尽口舌。


哪怕到了今天,大明朝的百姓也不是理解了国策再去执行国策,而是知道了国策的好处愿意去服从国策。


如果说朝廷的水,表面是清澈的,深层是乌黑的。


那民间的水,表面是混沌的,深层却是清澈的。


但就是那表面的混沌,掩盖了古今无数百姓智慧的光芒。


“逸甫这话,不是为了践行上古世家之路吧?”李春芳打趣道。


华夏世家。


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“涂山之会”。


禹建都阳翟后,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于涂山,共议天命。


在夏禹的“拳头”和“恩施”下,夏、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选择了臣服。


夏禹解除了所有邦国和部落的武装,遵照约定,将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,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。


而这些世袭贵族,便是世家的前身。


在郊祀之礼,夏禹赋予了世家崇高无上的地位,享万民供奉。


夏禹也将自己和家族归入了世家之列,天下受之于舜,将来亦必定传之贤人,决不私之一家一姓,以副列圣授受之意:


“兹查群臣中惟皋陶老成圣智,夙著功德,今谨荐于皇天,祈皇天允许,降以休征,不胜盼祷之至“。


华夏历来是讲究权力、责任对等的族群,在无限荣耀、供奉之下,也规范了世家的义务。


即,启民智,振华夏。


世家有义务作为这混沌世界的“光”,来为所有华夏百姓照亮智慧。


传授礼仪、教授知识,是其中一项重大义务。


但是,人是有私心的,再优秀的规范,在制定的人,也就是大禹死后,很快就变了样。


世家只传授百姓礼仪,而不教授知识,来维持自身的无上地位。


“仓禀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


知识,才能让人仓禀实,才能让人衣食足。


而礼节这种精神上的追求,在上古时代,除了会饿死人,再无用处。


于是乎,从上层世家流传出一句话,“礼不下庶人”。


对,世家连装都不想装了,连礼节都不愿意再传授给下层百姓。


华夏的朝代开启了更迭,礼乐出现了严重崩坏,而世家却凭借着夏禹的约定,始终享受着万民供奉、礼遇。


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,世家甚至是搞出了“田氏代齐”的把戏。


所幸,秦王室的崛起,使得世家不仅没有彻底分裂华夏,反而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。


只是,秦王室重用的法家思想,准确来说是商君书,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,“驭民五术”,极大推高了王室、皇室的地位,却再次将民智放到了一边。


为了统治,历朝历代都对民智二字讳莫如深,穷苦百姓就那样混混沌沌的,被世家、大族裹挟着推翻了一个个朝代。


世家都狗日的没了,民智依然未开,几千年来,就出了太祖高皇帝这一个真正的平民皇帝。


太祖高皇帝为了开启民智,做了不少努力,其一,就是免费教育。


设立中央官学:国子监。


设立宗学:主要招收世子、长子、将军、中尉等贵族子弟;


地方官学:府学、州学、县学、社学三级。


在这些学府读书,不要束脩,包吃包住,免徭役,发粮食。


统一穿着、固定上课时间、上课出去要请示、出入学校要登记、有节假日等等一系列制度。


这便是洪武年间的读书人所享有的待遇。


升学流程,也是社学升县学,县学升州学,州学升府学,府学升国子监。


整个洪武年间,只举行六场科举。


绝大部分的学子,都是一级一级升上去的。


另外国子监的毕业,要修够学分,只有积累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,毕业后委以官职。


最重要的是,在国子监学习期间,学子们要观政,这个观政就是去六部观看官员们做事,观政完了之后还得有观政部门开具的观政文书。


而这套选拔官员、人才的制度,随着太祖高皇帝的驾崩,轰然崩塌。


建文皇帝登基后,废除了大部分相关的规定,而对开启民智影响最大的,莫过于废除了社学。


建文皇帝把教育国民的权力,从朝廷手中还给了大族、富户、豪强。


穷苦百姓人家的孩童,又读不起书了,本来有几分拨开的云雾,又浓郁了起来。


科举,又一次成了大族、书香门第把持学识的手段。


那微不足道的上升之路,不够是愚弄世人罢了。


恢复社学,对所有大明朝适龄孩童开放,一级级升学,才是“启民智,振华夏”的真正道路。


李春芳的笑问,陈以勤郑重点点头,陈家确实有了更高追求,要重走上古世家的道路。


见状。


张居正、高拱、胡宗宪、李春芳、吕芳全部色变。


驾驭万民,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民智未开,作为内阁阁老的他们都这么难了,真要是民智开启,万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意志和想法,内阁估计能被万千政务压死。


圣上的统治,还会那么稳定吗?


张、高、胡、李四位阁老,和吕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,不约而同地站起身,紧盯着陈以勤,眼中的凝重和警惕毫不加掩饰……


(本章完)


第二百三十章 开启民智,动摇皇权!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