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5章:你二凤不敢做的事,我来做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这里头,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。


贞观二年的前一年,就是突爵人南下,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。


这是世家对李世民的逼迫,因为他们跟关陇门阀的对决中输掉了。    也是给李世民这个新任皇帝的警告。


这才有了圣人吃蝗虫的故事。


历史上解决天灾,当到了是皇帝去承认自己过错的程度,以身赎罪之际,那便是皇权的丧失。


这就是坐实了皇帝失德,才导致的天灾。


从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皇权向神权低头,给大臣百姓赔罪。


而也是从这件事后,李世民就有了从谏如流的美名。


从谏如流是美名吗。


百姓大臣们觉得是,但皇帝可不觉得是。


从谏如流,是圣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
是皇权向臣权低头。


这就代表着,权力全部都下放给了臣子,什么政务都是按照臣子的最终意见去进行处理。


要是圣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臣子们就会不断的劝谏,直到圣人的意见得到了臣子们的认可,满意,这才能通过。


魏征带头,把李世民都喷成什么样了,李世民还要把魏征竖起,当成谏臣典范,这里头的政治纠缠,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

二凤真的脾气这么好吗。


十六岁就能雁门救驾,多年东征西讨,南战北伐,打下大唐过半江山的人,会是个性格温和,没有脾气的圣人?


李承乾依稀记得,贞观元年,渭水之盟那天。


李世民入大明宫。


历史上其实对李渊的功绩是忽视的,大唐能建国,李渊功劳居首。


李世民征战四方,后勤这块,李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。


打江山易,守江山难。


李世民能一路顺风,建功立业,很大程度上,是建立在李渊庙算能力之上的。


论文治,李世民不如父亲李渊。


当时李渊告诫道:“好勇斗狠,这是很容易的事情。”


“学会受气,学会宽恕,学会容忍,这才是最难的事情。”


这是告诉李世民,打江山跟治理江山不是一回事。


妥协,才是政治的艺术。


从此,李世民收敛了自身所有的骄傲,垂拱而治,从谏如流。


朝廷上。


大臣们对于春耕的举措,几乎什么都说了。


而唯独,对于清查人口,丈量土地的话,是一字不提。


是朝廷群臣都是蠢货吗。


不,只是他们明白。


隐匿人口,偷税漏税,是世家根本的财富跟利益所在。


汉武帝为什么强,是因为他用酷吏疯狂的打击地方豪门兼并土地的行为。


隋文帝为什么富,因为他敢清查隐匿人口,让世家门阀无法偷税漏税。


隋文帝跟隋炀帝的财富,有大半都是靠收缴逃税来的。


李承乾这时,抬头看了一眼二凤。


李世民高高的坐在御座上,面色不喜不悲,静静的聆听着臣子们建议。


他不想清查人口,丈量土地吗。


不,他想,他比任何人都想。


哪个皇帝不想把整个国家都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

李承乾明白,二凤是觉得时机未到,现在还不是跟世家门阀翻脸的时候。


在李世民看来,自己还年轻。


毕竟才四十五岁,父亲李渊都活了六十九呢。


再等个五年,十年,那个时候,才更加稳妥,也能让大唐减少动荡。


可惜的是,意外比计划来得更突然,在历史上,便是今年出了太子谋反案。


太子谋反这等事情,深深的打击了李世民。


最爱的长子要杀自己,为了保全长子的性命,只能收回魏王的不之官,就放封地,立晋王为太子。


这些都不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,可是已经没有了办法。


长期的心情压抑,郁闷,抑郁,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

两年后,又收到了李承乾去世的消息,这再一次打击了李世民。


而后不久,李世民就迎来了半身瘫痪。


幼子李治,又要从头开始培养。


李世民完全失去了对世家动手的能力。


扮猪吃虎,时间长了,真就成了猪。


唯一落下的,就是文官对李世民的好名声,得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的谥号,简称文皇帝。


此时,御座上的李世民,感受到了太子的目光。


对视之下,李世民似乎感受到了太子的想法。


微微摇头。


似是在告诫太子,现在还没到时候。


这一点李承乾也是知道的。


他也在等。


等征讨高丽归来,携大胜之威,一路清扫。


军队所到之处,清查人口,丈量土地。


李承乾已经想好了,从高丽回来,不再直行山西,而是至河北后,绕道山东,河南,再回长安。


河北,山东,河南,便是世家门阀根基之地,亦是五姓七望所在之地。


把这三个地方的世家搞定了,这最大的拦路虎,自然也就解决了。


你二凤不敢做的事,我来做。


你二凤不敢杀的人,我来杀。


到了那一天,自然会天下震惊,太子风评被害,读书人群起而攻。


百官弹劾,群臣激愤,上书废太子。


也是到了那一天,李承乾已经是做好了发动玄武门之变,遵循祖制上位的准备。


此时,听政的环节也结束了。


鸿胪寺卿韦挺上奏。


“禀陛下,今有西方两万余里之遥,罗马之国使团,跋山涉水而来。”


“彼使团携异域之奇珍,怀尊崇之心意,历经无数艰难险阻,方抵我大唐之境。”


“其行也,穿荒漠、越峻岭、渡重洋,一路风尘仆仆,却矢志不渝。”


“此乃陛下圣德远播,威加四海之明证。”


“臣以为,当以我大唐之礼仪,盛情款待此远方来客,彰我大国风范,显陛下仁德之胸怀,亦可为我朝与罗马国结友好之谊,互通有无,共促天下之繁荣昌盛。”


李世民笑着点点头:“宣。”


张阿难朗声道:“陛下诏,宣罗马使团上殿觐见。”


(本章完)


第135章:你二凤不敢做的事,我来做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