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73章 荡寇风云!刘宽的想法【求追订】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朱元璋道:“你说人地矛盾是农耕社会的主要矛盾,那么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?”


“回陛下,工业社会矛盾主要存在于掌握资本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,也可以概括为富人与贫民之间,归根结底还是资源与利益的再分配问题。”


“因此,在微臣看来,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跟农耕社会并没有本质区别。而这一问题,即便是科技发达的后世各强国,都未能真正解决。”


听刘宽这么说,朱元璋眉头皱得更紧了,问:“也即是说,哪怕有你带来的种种机遇,大明也无法打破历史周期律?”


刘宽道,“如果陛下所说的历史周期律,指的是王朝兴亡,那确实是没法打破的。万物有生有灭,朝代也是如此,不可能永存不灭,毕竟地球、宇宙都有毁灭的一日。”


“但如果陛下说的历史周期率,指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国祚自周之后再难超过四百年,甚至多数正统王朝只有两百年左右的国祚,那如今大明已有很大可能突破这一规律。”


“当然,即便是大明发展科技、工业,宣扬科学,改造儒学,也需一代代帝王、臣民不懈怠才行,否则即便科技、工业再强大,也抵不住自取灭亡。”


听完,朱元璋稍稍沉默便神色复杂的一叹,“想要国祚长长久久,果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啊。”


随即他又看向旁边的朱标、朱雄英,又露出笑容,道:“不过有标儿、雄英在,咱相信大明至少可保三代明君,延长至少百年国祚!”


朱雄英很懂事,当即拱手道:“孙儿一定不负皇爷爷期望,将来把自己儿孙也教育成明君,让大明再添两代明君!”


朱元璋听了高兴大笑,“哈哈哈,好,雄英不愧是咱的好圣孙!”


心情好了后,朱元璋便带着好大儿、好圣孙还有刘宽一起回到正殿,让刘宽播放电影。


刘宽调出准备好的电影,道:“这部电影叫做《荡寇风云》,讲的是历史上大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的故事。”


其余人不知戚继光之事,甚至是头回知道大明在历史上还曾抗倭。


女人们大多是感到好奇。


朱樉、朱檀等皇子则在想:抗倭?莫非小小倭国竟后来竟敢侵略大明?


唯有老朱、朱标已听闻过戚继光其人其事,但依旧对这部后世拍摄的《荡寇风云》充满兴趣。


其实刘宽曾想过播放《南京!南京!》——这部片子他已经下载到手机上了。


但考虑到今天毕竟是中秋佳节,而《南京!南京!》真的特别压抑,且朱棢、朱棣等几个年长皇子都不在,仅放给老朱一家子剩下的这些人看也没太大意义。


若有机会,刘宽倒是想将这部片子放给大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看看,免得再有人对大明针对日国的政策说三道四···


平板放好,电影开始。


一幅海边俯拍的画面下,沧桑的旁白声响起。


“大明,嘉靖年间,由于朝廷海禁,地方官府腐败,沿海倭寇蜂起。”


“其中被认为乃倭寇之首的,却是一个安徽人汪直,屡次进犯沿海。”


“嘉靖三十六年,浙江总督胡宗宪说服汪直投诚,助除倭寇之患。”


“怎料,汪直随即被杭州府巡按王本固收押。倭寇不降,反四处生事,攻掠浙江沿海···”


旁白讲完,电影播放第一个剧情。


由洪金宝饰演的俞大猷率军攻打一处倭寇营寨,因为打法呆板,且倭寇装备了不少铁炮等武器,屡攻不克,反而折损了不少明军将士。


看到这一幕,朱元璋不禁皱眉,心道:记得刘宽说,这俞大猷似乎是嘉靖末年仅次于戚继光的名将,怎打仗如此之呆?


还有,这嘉靖年间的明军装备怎么看着还不如咱这时候?火器且不说,这盾牌、这甲胄也太差了吧?


接着电影又用一段剧情表示,所谓倭寇并非只是日国浪人、海盗,还有从日国战国时代杀出来的精锐正规军。


这些人在日国内经历过多年的战事,不仅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,还懂得类似于《孙子兵法》之类的中国兵书,很难对付。


再接着,电影的主人公戚继光(赵文卓饰)出场了。


其与俞大猷、胡宗宪进行了一场文戏之后,剧情随着戚继光的回忆来到了数月之前。


彼时,他才奉命来浙江就任,手下连一个合格的兵卒都没有···


《荡寇风云》长达两个小时,在后世刚播出时口碑并不高,甚至被评为烂片。


但在多年之后,其口碑又有所上升,并成为明朝抗倭的代表影片之一。


不过对看片还很少的老朱一家子来讲,这部影片自然是相当精彩的。


因此,当电影以一场戚家军剿灭倭寇的大胜结尾后,老朱一家子仍回味不已。


电影结束后,老朱并未像以往几次那样,带十岁以上的皇子、皇孙到偏殿去议事——大概是觉得没什么必要吧。


“夜已深了,都回去歇息吧。”


朱元璋拉着马皇后的手起身,吩咐一声,两人便一起离开了大善殿。


“恭送父皇(陛下),恭送母后(皇后娘娘)!”


刘宽等人目送老朱、马皇后消失在大善殿后门处,这才各自告辞,相继离开。


回家的路上,朱蕙兰发现刘宽有点心不在焉,便问:“夫君可是有什么心事?”


刘宽并未隐瞒,感慨着道:“我在想,我们今日为大明做出的种种努力,能让大明好多久。”


朱蕙兰虽然聪慧,但更多表现在理科、手工方面,政治方面她并未表现出什么田赋,也没怎么关心。


第273章 荡寇风云!刘宽的想法【求追订】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