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巴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七章 山不养鸡,鸡自来也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欧巴小说网] http://m.kushuob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转眼又是半年光景。


姜家那块地头,春麦早收入仓。


金浪归垛,剩下一地秸杆,也被鸡崽翻来覆去啄了个干净。


地翻过,又下了晚稻,如今已拔节齐行,田畦间一片嫩绿,风一过,层层泛起波光。


山脚那块果林药地,也没叫人失望。


果枝舒展,药藤缠绕。


尤其那几株于家果园移来的杏树、枣树,原就是半大不小的苗子,如今已窜得有人高。


瞧这长势,翻过年头,怕就得挂果招鸟。


鸡窝那厢也热闹。


半年前孵的两窝小鸡,毛脱了、翅开了,个个活蹦乱跳,长得规规整整。


几只长得快的,已然开始下蛋,正好接了笼里那几只老母鸡的活儿。


鸡生蛋,蛋又生鸡,日子也就这般,一圈圈地转,没个停。


大儿如今满了七岁,小的也奔六去了。


瞧着不显壮,可骨头架子结实,气力比村里同岁的娃娃多出一截。


偏生又皮实能跑,早成了塾馆孩子王。


若不是姜义勒得紧,隔三差五就得有婆子登门告状。


屋里那小闺女姜耀,也比寻常娃儿长得快些。


四个月便晓得翻身爬地,手脚并用地往前蹭,像只毛茸茸的小兽儿。


六个月时,已会扶着桌脚踉跄而立,站得东倒西歪,偏又爱笑,摔了也不哭。


如今才十月光景,已能撒开手站一小阵,颤巍巍地迈那蹒跚小步,神气得很。


嘴里咿呀学语,虽词不成句,但腔调里已带出些许认人分物的模样来。


也不知是女儿心思细,还是天生伶俐,叫人一逗,就眉眼弯弯,笑出两个小酒窝。


这当口,姜家两口子却暗地里较着劲。


每日里,只要得空,便你一句“爹”、我一声“娘”地往她耳边念。


先前两个小子,姜明先叫了“爹”,姜亮头一个却喊的是“娘”。


如今这第三个,两口子谁也不肯落下风。


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,仿佛一切都朝着稳妥里走。


可姜义心头,也并非全然轻快。


旁的暂且不提,光是屋里那几张嘴,就越发地敞开了。


俗话说,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。


虽说家里两个小子,还未到“半大”的年纪。


可每日里一趟桩功练下来,那耗的可不是水气,是米饭。


一顿饭,两碗米起步,还得就菜,得配汤。


就连他与秀莲两个,如今身子也越炼越结实,精气神涨了,胃口也跟着提了两成。


光是吃些谷饭粗粮,姜义倒也不犯难。


十亩薄田,春夏秋三茬,也能养活一家老小。


不过是多操点心,少赚点银,日子还过得去。


可练武这桩事,耗得不止是力气。


尤其那两个小子,早晨饭刚下肚,一套桩功打完,肚子便又咕咕叫个不停。


恨不得能把米缸翻了天,翻箱倒柜地寻摸吃食。


姜义初时还纳了闷,寻思是不是娃儿肚里养了虫,特地拎着人跑了一趟李郎中家。


李郎中性子淡淡,说话也淡,捻着胡须慢悠悠道:


“习武之人,气血一耗,哪能靠谷米菜蔬来填?光粗粮顶不住,要长筋生骨,总得添点肉。”


一句话,把姜义说得没了脾气。


从那日起,饭锅里便又添了两个鸡蛋。


村里哪家宰猪剐羊、得了山货,也都咬牙买些回来。


可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,治得了一时,治不得长久。


说到底,这年月也不兴家家杀猪、户户摆席。


更何况出了事后,村里上山打猎的人也少了许多。


偶有胆大的,最多也只敢在山边转悠,深林子里一脚不踏。


前山被扫过几遍,猎物也就愈发稀了。


这般日子一天天地过,年后攒下的那点碎银,如今也快见了底。


这一日,日头正好,晒得人骨头都松了些。


姜义坐在院中,手里篾条翻飞,编着个新筐,动作熟稔,不紧不慢。


正编得顺手,却听得脚步扑腾。


第十七章 山不养鸡,鸡自来也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